私营经济的艰难成长史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原创: "zizhu张先生" 紫大粉丝QQ群:91702721 喜欢紫大得记得点赞
到2017年,民营经济为中国提供了80%的城镇就业岗位,吸纳了70%以上的农村劳力,新增就业岗位90%在民营企业,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已经占据全国的50%,部分省份这一数据高达70%,经济成果不可谓不巨大。
硕果累累的同时,很少有人会知道,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是多么的不容易。
改革开放后为什么你不敢当老板
自1978改革开放后,私营经济迅猛发展,创造了经济奇迹,第一批下海的人更是赚的盆满钵满,这批人是躺着赚钱,你在沿海区域闭着眼睛买,倒卖到内地就能赚大钱。
很多人说,第一批下海的都是没出路找不到工作的人,迫于无奈才经商的,有点出息的人那个时候都不会选择下海,一直到现在,都有人污蔑第一批下海的人很多都是劳改犯、小流氓,他们发财真是老天无眼等等。
现在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78年,回顾下历史,你就会发现,天道有常,一份付出一分收获,那个时候你只敢在国营工厂里当工人也不敢辞职当老板,是有原因的。
1966年,文化大革命爆发,全国屈死之人无数,资本家已经杀了一轮又一轮了,找不到资本家可以“革命”的时候,家门口种点青菜充饥都能被当成资本主义走狗大肆批斗,这种行为叫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,资本主义都已经被收拾干净了,只能找一点尾巴来批斗了。
1976年10月,文化大革命结束,邓小平用了2年的时间,结束了全国的混乱状态,并以极大的魄力和领导力,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上,宣布中国进行改革开放,这位船长带领中国做出了改变命运的一次大转舵。
好了,现在改革开放了,允许下海发财了,你下不下海?愿不愿意拿出家底出来开企业工厂当“资本家”。
别幻想了,你不是能预知未来的神仙,在当时那个状态,借你10个胆子你也不敢这么做,老老实实活着不好吗?赚一份工资够温饱不就行了,下海赚钱当走资派?你是活腻了想去乱葬岗报道吧。文化大革命被称为十年浩劫,这不是说着玩的,“浩劫”二个字当之无愧,那是拿累累尸骨奠定的凶名。
800万盲流下海创业
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知青,文革结束后被允许返城,数量高达800万,但是城内无法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,这些在家待业的知青,被称之为“盲流”,没有事做,天天在城里晃荡,滋生出了巨大的社会问题。
政府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安置岗位,只好让这些人自谋生路,于是中央发布了一个文件,“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,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,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、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。”
从此,个体户诞生了,这些个体户几乎都是有正式城镇户口,但是没有正式工作的“盲流”,那些有正式工作的人是绝对不可能辞去铁饭碗下海创业的。
所以,现在很多人说,第一批下海的人都是找不到工作的“小流氓”,“劳改犯”,这句话有部分是对的,那就是第一批下海的个体化,的确都是找不到工作的人,出于无奈才下海搏杀的,如果找的到铁饭碗,那是没人愿意干这种“低贱”而且可能会“要命”的生计的。
高达800万的盲流成为了个体户,里面必然会冒出个别出类拔萃的人,这些人天赋和头脑特别强,很快就脱颖而出,然后他们会选择扩大经营规模,招聘雇工。
你可能会很高兴,这是好事啊,扩大经营规模能促进社会发展,增大税收,招聘雇工能解决就业,多好的事情,这些个体户的精英应该鼓励表扬,他们是中国经济的希望。
那是你从今天的眼光去看,回到80年代初期,那些招聘雇工的小老板可不会这么想,因为国家开放了个体户的口子,是为了解决800万盲流的就业问题,让你们自谋生路去的,不是让你们当资本家的,雇工和剥削,那是可以划等号的,政策一有风吹草动,这些人会第一批被拉到乱葬岗。当时的你,焉知十年之后会不会被秋后算账?
广东农民陈志雄在因承包鱼塘,招募了5个雇工,以及临时用工1000个工日,广州高德良开办的“周生记太子鸡”有了6个雇工,而傻子瓜子的年广久,居然雇佣了高达12个雇工。
而1980年中央发布的文件里,明确规定“不准雇工”,换言之,这些招聘了雇工的“资本家”全部是违法行为,他们是顶着违法乱纪的帽子生长出来的。后来中央把雇工的限制放宽到5个,又过了一段时间放宽到7个,但是这都是事后的事情了,在当时,这些人全部都是违法行为,只不过无人追究而已。
一直到1987年,中央才对雇工问题解禁,人们才能放心大胆的去雇工。这是在这种背景下,改革初期野蛮生长出来的第一批企业家,通常都充满原罪,如果不敢冲破法律法规的束缚,他们是断然不敢开办企业工厂的,如果敢于冲破法律法规的束缚,那么他们一定充满了各种原罪,敢于突破雇工数量这件事,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,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突破法规束缚的领域全都是正确的,各种灰色领域简直是无处不在,有些事,那是真的在违法乱纪。
那段时间是中国混沌初开的时间,这些企业家连身份都是非法的,做事当然会处处都有问题。
红帽子的黑色幽默
在那一段时间里,有胆子当年广久的人并不多,绝大多数人想办企业和工厂,但是怕被秋后算账当资本家给处理掉,于是都纷纷想找一顶“红帽子”,来规避专门为资本家准备的投机倒把罪。
什么叫红帽子呢,个体户扩大生产,招募雇工是非法的,但是国有企业、集体企业等扩大经营、招募雇工却是合法的,为了让自己合法合规的生产经营,很多人把自己的企业挂靠到其他所有制经济名下。
今天的台州,99%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,这些民企创造了全市92%的税收和77.5%的GDP,可以说台州人的经商嗅觉非常敏锐,但是改革之初,这里依然无人敢于下海经商。
1982年,陈华根和王华森这二名青年打算用自己的房子做厂房,自己出资买机器进行生产经营,他们决定以大队集体所有制的名义申办企业,也就是说,这个企业法律上是属于大队集体所有的,但是实际上大队没有出一分钱,也没有实际经营。
这种行为就叫戴红帽子,戴上这个红帽子,你就不是资本家,但是所有的资产都是集体经济名下,要是你亏钱了那就算了,要是赚钱了,来一个大队干部,分分钟可以把你所有资产收走,再给你安一个贪污盗窃集体财产的罪名。
台州市敢于为天下先,在温社企字(82)第74号文件将这种企业特批为“社员联营集体”性质,明确了所有权,正是因为这种创新,浙江才成为了改革后第一批富起来的省份,台州的民企如此发达,不是历史的偶然,而是政策的必然。
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如此幸运的,台州市给了你好政策,专门开了口子,其他地方可不是这样。1983年,吉林省扶余市农民杨雨田组织“运输合作社”,吸收待业青年当雇工,挂在了集体的名下,给自己找了个红帽子。所有的设备、厂房、资金都是杨雨田个人所有,但是1986年,有人举报杨雨田“侵吞”集体财产7万元,虽然这些钱实际都是杨雨田私人财产,但是名义上的确都是集体的,说杨雨田私吞集体财产一点问题都没有,于是杨雨田惹下了大官司,到处喊冤喊了好多年。
还有更倒霉的,河北省邯郸市的冯连印,用街道办事处的名义开了一个商店,投入资金进行经营,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挂靠,但是还是被法院以诈骗、贪污罪判处死刑,家属处处喊冤惊动高层后终于捞回一条小命,从鬼门关里走了回来。
这些事件,现在看来都是黑色幽默,但是当时的人可不觉得它有什么幽默的地方,家破人亡这种事一点都不好玩。浙江省的私营经济全面超越东三省和河北,这和制度改革是有必然联系的,一步慢步步慢,何况某些省份,到现在还在裹足不前,歧视私营经济,处处吃拿卡要。
从历史的经验看,当时哪个省份先拿掉红帽子,给私营经济一个合法的名分,哪个省份就在后来的经济竞赛中领先全国。
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,现在看来很荒谬可笑,但是如果这个茶叶蛋是拎着脑袋去卖的,加上这个卖命钱,我觉得卖茶叶蛋的就应该高收入。卖茶叶蛋的搞不了原子弹,所以他没办法去搞,但是搞原子弹的随时可以出来卖茶叶蛋,他当时为什么不敢去搞,这自然是有原因的。
主流媒体只会告诉你一半的事实,另外一半的事实,你要自己在故纸堆里挖掘。
第一批小老板的落幕
正是因为这种残酷的背景和动荡的局势,第一批干企业开工厂的老板,比拼的不是谁能力强,而是谁胆子大,谁愿意冒着夜不能寐的压力把所有家底投入生产,谁就能发财。
所以,第一批的私营企业主,是注定会退场落幕的,他们的退场方式有二种,第一种是顶不住压力自行退场,第二种是被能力更强的人所取代。
先谈谈第一种,每天做梦都会梦到企业被查封,自己被抓去坐牢枪毙,这种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长期承受的,所以很多小企业主,选择见好就收,享受生活。
1987年,河北省有一个非常红火的私营钢管厂,年产值200多万元,热火朝天迅猛发展的时候,老板选择洗手不干,把工厂交给了政府。济南的一个作坊主,赚了点钱,怕政策多变没收财产,赚来的钱丝毫不投入扩大生产,而是大手大脚花钱,几个女儿出嫁,一人给8万嫁妆,分散转移财富,80年代的一人8万哦。
所有,那些敢于不断投资扩大生产的私营企业主,真的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干这事的,他们发财真的是理所当然。因为他们不仅冒着政策多变被收回财产的风险,还冒着经营不善彻底破产的风险,这实在是太难了。
因为第一批的老板仅仅是胆子大而已,实际能力可能并不强,于是到90年代,私营经济有了合法的身份证之后,大批体制内的人开始下海,这些人学历高、能力强、见识广,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胆子小,在风向没有明确之前,不敢抛弃铁饭碗冒险第一批下海。
但是这批人下海之后,其管理能力和生产效率根本不是第一批的小老板可以比拟的,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下,第一批800万盲流个体户,很快被消灭殆尽了,虽然他们发芽早,但是成长为参天大树的,几乎没有。能够仗着先发优势,赚一个小富的生活,已经很不错了。
看到这里,你还觉得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下海的人很幸运吗?我觉得他们只是拿了自己该拿的那份钱而已,这是提着脑袋赚来的卖命钱。如果能给他们一份正式工作,这800万盲流,当初还愿意下海的,应该百不存一。
私营经济发展到今天,崎岖坎坷,中间有太多次夭折的可能,一直到今天,都有让私营经济退场的声音存在,一篇文章能惊动中央最高层连续发言稳定私营经济的军心,一方面说明中央对于私营经济的重视,一方面也说明体制原因下,私营企业主的信心有多么的脆弱。
什么叫改革开放,就是从纯国有经济里改出来一部分私营经济,几十年的经济硕果告诉我们,这条路是正确的,先人费劲千辛万苦才做出了如今的成就,希望大家都能珍惜,不要开历史的倒车